雙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
點擊次數:4809 更新時間:2016-11-26
雙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
雙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彭麥論依據是朗伯—比耳定律。朗伯c Lambert)早在1760年就發現物質對光的吸收與物質的厚度成正比,后被人們稱之為朗伯定律。比耳(Beer)在1852年又發現物質對光的吸收與物質的濃度成正比,后被人們稱之為比耳定律。在實際應用中,人們把朗伯定律和比耳定律聯合起來,稱為朗伯—比耳定律。我們通常講的比耳定律,就是指朗伯—比耳定律。隨后,人們開始重視研究物質對光的吸收,并試圖在物質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應用比耳定律。因此,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究以比耳定律為理論基礎的儀器裝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就是典型例子。
元素在熱解石墨爐中被加熱原子化,成為基態原子蒸汽,對空心陰極燈發射的特征輻射進行選擇性吸收。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其吸收強度與試液中被測元素的含量成正比。其定量關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 -lg I/I o= -lgT = KCL ,式中I為透射光強度;I0為發射光強度;T為透射比;雙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L為光通過原子化器光程(長度),每臺儀器的L值是固定的;C是被測樣品濃度;所以A=KC。
利用待測元素的共振輻射,通過其原子蒸汽,測定其吸光度的裝置稱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它有單光束,雙光束,雙波道,多波道等結構形式。其基本結構包括光源,原子化器,光學系統和檢測系統。它主要用于痕量元素雜質的分析,具有靈敏度高及選擇性好兩大主要優點。廣泛應用于各種氣體,金屬有機化合物,金屬醇鹽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但是測定每種元素均需要相應的空心陰極燈,這對檢測工作帶來不便。
科學家們將被測元素的化合物放在高溫下(原子化器中;一般原子化有三種方法:火焰法、石墨爐法、氫化物法),使其離解為基態原子,當元素燈發出的、與被測元素的特征波長相同的光,穿過一定厚度的原子蒸氣(原子化器中原子化區的厚度)時,光的一部分被原子化器中的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光的另一部分則通過原子化器(原子蒸氣),且被檢測系統測得。雙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再根據比爾定律求得被測元素的吸光摩或元素的含量。這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